当下火爆全网的《小欢喜》,便是高话题度助推热度的最佳案例。自开播以来,不仅角色和人物关系相继登上热搜,剧情点、台词和细节更是承包了每日的话题榜。不仅如此,围绕该剧而衍生的思考,也在观众的深度互动下成为一大话题点。

如此强大的话题发酵实力背后,离不开《小欢喜》对 “高考”这一全民关注热点的准确抓取,更离不开剧集以三对典型家庭为蓝本,对当下青春期子女家庭情感关系和相处模式的多维度呈现。 高考是一件能够引发全民感情的事件,“这是孩子和父母亲密的最后一年,18岁之后无论离家与否也都长大成人,考上大学的孩子永远成了这个家的客人,再也没有亲密的三人行关系,这是大别离。”与此同时,高考不仅是一个分数,更是一个家庭对过去18年交出的一份答卷,不只是孩子,也包括父母。“这也是很开心的一年,孩子长大了,开始新的人生,父母也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,有别离,也有小欢喜。”

透过高考的这样的“大别离”与“小欢喜”可以看到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,确实有很多法门可以帮助我们。但是有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,是任何方法都绕不过去的— —那就是『和父母的关系,和生命的关系。』 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说,父母和家庭是他最初的一个体验,也是他最原始体验的来源。我们人格的塑造是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分不开的。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,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,母亲就是一个独立的母体。但是等我们出生之后,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成了我们的母体。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能够独立,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,但只要你去看看你的塑造过程,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。你是被整个环境塑造、影响成的。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,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,也没有觉察力,你的环境告诉你什么,你就学会什么,你的个性就会塑造成怎样,就像一个无意识的海绵,不断吸收。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童年幼年的经历,都有自己的生存环境,有自己的原生家庭,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也限制了我们的发展。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,我是脱离父母长大的,还有的人甚至没有见过父母,我的土壤中没有他们,没有我的原生家庭。但是,你仍然被他们影响着。

如果一个人可以跟父母很好的连接,去接受父母,那么就会从父母给予的生命里,获得可以建造自己成功快乐人生的所有礼物。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切爱的源头和基础,只要你和父母的关系修好了,就会获得平静、滋养、成功,收到生命的礼物。 如果什么事情,你都是靠一个人去战斗,去努力,你会很辛苦。就像堂吉诃德跟风车战斗。 我们需要明白,我们是系统的一部分,我们要去运用系统的资源,跟我们的父母、家族、祖先甚至生命连接,获得力量和祝福,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。